个小数目,一些州县不算繁华,甚至落后贫苦,如何能有钱去开办书院呢?”
“陛下,微臣了解过大阳县的晖桐书院,学子们的衣食住行皆不用他们花销银子,衣服一年四套,夏冬各两套,回家是统一接送,养了驴子搭了驴车……沐浴也不用担心,书院会承担。瞧着似乎很简单,但哪样开销不大呢?就好比沐浴,每日用柴火,而像文县、章县这样没有山林、不能自个生产木头的县,哪怕是一根柴,也得从外面买,价格就贵上许多。”
林丞相洋洋洒洒列举了一大堆,皆很有道理,末了,他说道:“陛下,这些花销都由官府承担,可是接连打仗,陛下想要继续开疆辟土,国库就必须留下一部分银子不动。如此算下来,大文实在是难以支持所有的州县开办平民书院。”
在他之后,也陆陆续续有其他官员开口,“林丞相所言甚是有道理,陛下,不患寡而不患均,倘若各处所开办的平民书院有不一样的,百姓们势必会觉得不公平,反倒激起了民怨。”
“陛下,税收常年垫底的几个州县恐怕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开办书院,那些州县目前最要紧的事是让百姓们吃饱,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他们唯有吃饱喝足,才能让孩子上学。不然,百姓们恐怕不会轻易让孩子出门,留在家里,还能干农活,分担家里的活计。”这一位是刚从底下升入京都的官员,一番话下来,看得出他很了解百姓。
竹清点点头,对,她当初开办书院,不也是遭遇了这个问题?读书……吃不饱穿不暖,怎麽会想去读书呢?
“少师,你觉得几位大人的话有没有道理,可有见解?”皇帝扫了一圈,视线落在竹清身上,见她认真地点头,不由得勾起了嘴角。
“启禀陛下,大人们所言皆不假。以微臣自身的了解来说,开销是一回事,百姓们能不能信任是一回事。当初书院开办,从建造到落成,一草一木都是自己花银钱,不过到了后面,富商豪绅们自愿为晖桐书院捐赠银钱,也保证书院每一年的开销由他们承担,减轻了晖桐书院的负担。”竹清慢条斯理地说道,一边打草稿一边内心暗想:这个法子肯定不得一些官员喜爱,士农工商,商为最后。
竹清的想法不错,当即就有官员露出嫌弃的表情,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