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导致了随州情况的恶化。几十年前的战役致使家家户户无男丁,如今又屡次征兵,百姓们宁愿舍弃家乡也要外迁。
常知州见竹清把信交给了马上的人,激动地说道:“下官替随州百姓多谢两位大人。”他弯腰鞠躬,再次抬头,竟热泪盈眶。
又过了五日,陛下的圣旨随着钦差到了随州。与此同时,京城中发落了一批官员,正是负责从各州征兵的以及瞒而不报的一位尚书。
随州暂时不用办书院,竹清与萧扶风无事做,要走了,常知州送别两人,“待到重逢时,两位大人一定会看见随州兴办书院,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在书院读书。”
“会的。”萧扶风应了。
“随州……果然人还是要多出去走走,我们在京城,哪里能知道一地民生?”竹清感慨,她与萧扶风走遍了整个随州,所过之处只能感受到一片死寂。
“有多少人关心百姓呢?大多都是不想影响自己的政绩,故而选择瞒报,像常知州这样的大人,肯定是不多的。”萧扶风脸色沉了沉,之后瞧了瞧竹清,又问道:“贺归霖给你寄的信,你怎麽都不回信?我以为你们两个彼此心悦?”
“免得影响他打仗。再说了,我与他又不可能有甚麽。”竹清把信件放好,又与萧扶风聊起接下来要去到的州。
“我们这般到处走,竟像是游玩了。要是走遍了整个大文,回去之后我要写一本游志,让天下学子不用出门就能一览别处风光。”萧扶风摸着下巴,竹清想了想,笑了,“陛下拨银子给我们,我们还是公费旅游。”
虽然不懂公费旅游,转念一想也能猜到一二。萧扶风笑骂她,“真贴切,也不知道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甚麽,老是能说一些奇怪了词语。”
两人嘻嘻闹闹,过了两日就到了其他州,一般的大州其实已经开始招生了,他们复刻大阳县以及北安州的做法,大体也能把书院办起来。像此类的州县,就不用竹清与萧扶风多费心,她们只视察一遍,停留几日,没有发现大问题之后就离开了这个州。
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竹清与萧扶风乘船、坐马车、骑马、坐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