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div class="book_con fix" id="text">
谢宣哽咽了一下,继续说道:“您不能理解我,不管怎么说,您在临安长大,您的故土一直在临安,您习惯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莼菜鲈鱼。我不一样,我的家乡在熙州,从我记事起就只有熙州的山峦与旷野,李二叔轰着颠簸的牛车载着我和柱子去永宁县城赶大集,石敢叔叔带着人来爷爷家帮忙春播秋收,阿娘和柱子娘每日起早贪黑的做点心,忙忙碌碌,却也甜蜜快乐,可……有朝一日,熙州没了,永宁县没了,长留村也没了,我所熟悉的人泰半死于非命,秀秀和柱子每日囿于仇恨的苦海里无法挣脱。”
“爹,身为熙州子民,我总得做点什么吧。”谢宣沉声道,“我在汴京的时候,请教过蔺相,倘若西北战败,大齐会怎样?蔺相毫不忌讳的告诉我,假如西北战败,整个陕甘北道都会保不住的,那么发生在熙州的事就不会是个例,还会有好几个州县遭受熙州那样的打击,由己推人,我不愿再有人承受亲人离世,故土沦丧的痛苦,阿爹急匆匆的从汴京赶来,不单单是为了骂我一顿吧,想必我要做的事儿,阿爹也能猜到几分?”
谢壑沉默半晌,开口安慰道:“时局哪就像你说的那么糟糕了,一定还有别的办法的。”
谢宣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做最坏的打算吧,假如北境防线被兀目人撕破,兀目骑兵长驱南下,兵临汴京城,阿爹会选择怎样做?南逃苟安?固守汴京,誓死不降?”
风萧索的吹过谢壑的衣襟,他长叹一声回道:“自然是固守汴京,依兀目现在的兵力不足以侵吞整个大齐北境,他们即便攻到汴京城也是虚张声势,赢不了的。”
谢宣点了点头道:“父亲好气魄,临危不惧,在人心惶惶的乱世中是颗药力十足的定心丸,兀目确实暂时打不赢,毕竟大齐在汴京京郊大营里有二十万常备禁军呢,父亲一力主战,兀目人却跟我们耗不起,迟早会退兵,到时候父亲在朝野的声望定能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人们不会像父亲这样头脑清醒的分析时局,只会记得是谢壑带领他们打赢了这一仗,守住了大齐江山。兀目畏惧父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