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昭国也一片欣欣向荣。
而对于杨秋所问,贾诩也有一个问题想问许久了。
“大王未来是不是永远不会启用举孝廉?”
毕竟在这里这么久了,贾诩也算是看明白了。
目前在昭国的官吏之中,没有一个是所谓的举孝廉出身,看起来昭王好像未来全部都要通过考试和政绩来提拔人才。
“举孝廉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文和自己也知道,这个方法已经被他们那群士族彻底给堵住了。
寒门和底层之人根本没办法出头,天下乱成这个样子,正是需要新的选拔人才制度出来,所以昭国未来绝对不会重启举孝廉。”
得到确定的答案,贾诩心中也能回答杨秋刚刚所问了。
“若能一直有教无类,让底层和寒门之人出头,那么昭国未来必定会人才济济,绝对不会重演鸿都门学之事。”
此言一出,杨秋就想到了刘宏这个冤大头。
刘宏在年轻时,其实也曾心怀壮志。
他深知朝堂的诸多弊端,也明白举孝廉这一制度已然出现问题。
于是,他渴望提拔一些真正的人才到自己身边,以重新治理这天下。
为此,他创立了鸿都门学,期望能从中选拔出可堪大用之人,使其成为自己的亲信,从而在朝堂之上牢牢掌握大权。
然而,这一举措无疑触动了士族的利益。
在士族眼中,这分明是在争抢他们的饭碗,他们又怎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所以双方斗争非常激烈。
更要命的是,鸿都门学选拔人才的方法以尺牍辞赋为主,与经学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