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跟中亚赢了几场小仗罢了,俄国不承认中国的胜利。而谈判地点选择在中国,这令尼古拉二世感觉十分耻辱,他在电报中愤怒的称“我简直无法忍受,所有人都在说,喂你们看,伟大的俄罗斯输给了那群黄皮猴子,他们不得不在黄皮猴子的国家里,接受屈辱的投降跟谈判!”
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劳合乔治也处于打击中国,维持英国在远东霸权的目的,同意了俄国人的要求,向亚瑟?贝尔福转达了英国人的要求,并希望他说服中国,将谈判地点改在英国的印度殖民地新德里。
得到了英国人的保证之后,尼古拉二世顿时底气十足。西伯利亚地区的冬天来临了,尽管中俄两国宣布停止前线的动作后,中国依旧没有撤兵,但尼古拉二世很自信,中国人不可能在西伯利亚会降到零下三四十多的温度下继续向俄国发动进攻,因为他们的补给线已经绵延数千里,几乎与俄国相仿了。
正是这种认知,他一边缓慢的将过去两个月里从东线挤出了五个新兵师停在了鄂木斯克等待补给跟武器,一边向已经抵达中亚的使团下达了命令。
在他的暗示下,11月7日,俄国使团于中亚改道,拒绝中国的邀请从新疆沿正在建设中的兰新铁路进入中国,该走阿富汗直接前往印度。结果,反而令俄国错失了最后一次对中国实力的评估。
俄国使团的变化很快令中国高层察觉到了俄国态度的变化,而这时候,一直忙于跟美国国务卿兰辛‘联络感情’的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也好像突然想起了中国一般,代表英国及俄国向中国递交照会,要求将谈判地点改在印度新德里。
李汉第一时间给予了坚决回绝,他拒绝了英国人的提议,同时也拒接将谈判地点更改在新德里。他向英国人一再表示,中国作为战争的被害者,中俄战争实际上是俄国人在妄图分裂、中国之外蒙古,而中国被迫出兵击败俄国入侵者的正义战争。既然战争是正义的,而中国又是这一场战争的胜利者。那凭什么谈判在选定了天津之后,又该更改地方。
对此,英国人的回答是,之前将地点选择在天津虽然是俄国人的意思,但库朋斯齐只是前任驻华公使,并不是俄国谈判团的成员,不能代表俄国国内的意思。所以,他之前跟中国人进行的接触,只能看作是两国为正式和谈进行的默契接触,当不得正式。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