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这件事和老舅的处理。
王道士说,世间万事不过情、理、法,这件事中,情在哪里?理在哪里?法在哪里?各自又在其中占多大份量?
李邦贵的处理办法看起来可能匪夷所思,其实可能是最妥当的办法,之一。
李邦贵没有再回镇上,直接回资州县城,因为路上叶三省接到王道士的电话,他回来了,有重要的事找他。
李邦贵把叶三省送到山下,说他回去睡两个小时,晚上看一起吃饭不。
叶三省一个人上山,想到好久没有见到王道士,满心欢喜,三步并做两步,几乎是小跑着到了寺庙后厢房,气喘吁吁。
王道士果然在一楼正中的堂屋会客。
客人是一位梳着大背头的中年男人,满脸横肉,身体壮实,坐着也比普通的人高出半头,应该身材魁梧。
堂屋是王道士按照以前大户人家的格局布置的,正中对门口上主客两张木椅,两边各排了四张椅子,这两排椅子背后,又各排了一排四张椅子,叶三省觉得有点像传说中的梁山泊取义大厅。
王道士坐了主位,中年男人坐了客位,两边椅子各坐了三人,不知道是不是一路来的。叶三省进门后,王道士只对他微微点头,他迟疑一下,挨主位王道士这边的末座坐下。
“……所以小弟准备转行教育行业。教书育人,那是百年大计,培养一代代学生成长成材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净化完善,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那是……积了大德,是百善之先啊。”
叶三省一愕,看这中年男人满身……富贵之气,满脸傲慢,说出来的话却如此……动人,如果不是最后一句暴露他的本来思想,还真以为他是一个放下屠刀的善人。
他坐那张椅子,以前就坐过很多同样的人物,曾经有一位从遥远地方寻访来的矿主,跟王道士谈论他的人生理想,说他四十岁之前做生意,四十岁后做教育,正好当时在座有一位教师,按捺不住问:你比我更懂教育吗?为什么不继续做你的生意,把钱给我来做教育呢?
矿主哑口无言。
当时叶三省刚刚考上大学,王道士正好借此教育他说,中国创业者有一种“街女情结”。总觉得做生意不如做教育、做慈善高尚,总想早日从良,离开商业火坑。这是当代中国价值观致命伤。
王道士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好好地活,好好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是对社会和生命最好的回报,勉励叶三省进了大学后,努力锻炼自己,坚定地准备从政,而不能因为渐渐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