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树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他又是一个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坚持加入天军,始终不移。
站稳了脚跟以后,大军按照原来的计划,一路追记,包围了伯州,把敌人的团团围住,准备更大规模的会战,把聚集在这里的满清军队和团练,全部消灭。
就在雉河集起义军准备大战的时候,和南楠阳捻军和当地的满清势力打得沸反盈天的。
敌人的主要人物就是楠阳知府顾嘉蘅。
他得到的支持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南阳总兵图塔纳,率领六千绿营健卒。
另一个就是当地豪绅,他们组织了颇为强大的武装,保卫自己的家族,但是在顾嘉蘅的感召下,有效地组织了起来。
着顾嘉蘅不管是人品还是当官的能力,都堪称出类拔萃。
他从小在父亲的教诲下,刻苦攻读,甚为其父所欣赏,曾赋诗称赞顾嘉蘅云:“春寒坐唤客饮酒,夜静卧听儿读书。”
道光二十年,顾嘉蘅京试及第,中二甲第五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道光二十六年,首次出任河南省南阳府知府。
顾嘉蘅任职南阳时,勤于政务,指导农事,发展生产,使物阜民安。同时,他修城竣隍,练兵习武,使了南阳人兔受战火涂炭。
他故此受到朝廷器重,连续五任南阳知府,历时近二十年。
当时南阳民众把他与西汉的召信臣和东汉的杜诗这两位有惠政于民的南阳太守并列,被誉之为那个时代的“召父杜母”。
顾嘉蘅精于诗词楹联,在南阳武侯祠内题刻的楹联甚多。
文人墨客对隆中究竟在镶阳、还是在楠阳争论不休,特别是鄂豫两省的文人,均引经据典,以列入本省为光荣。
这种争论虽属学术问题,也不免夹杂地方意气。
顾嘉蘅籍属瑚北谊昌,却在和南楠阳当知府,他力排众议,挥笔在武侯祠题一联曰;“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镶阳楠阳”。
其对联书法道劲,风采神韵,凡来武侯祠游览者,无不倍加欣赏,啧啧称赞。
当然,更心悦诚服的是他的宽大心怀。
顾嘉蘅五任南阳知府届满,已年逾六旬,携眷归里,回瑚北谊昌居住。
返乡时,除随身所带衣物外,就是大量书籍、古玩和一台古砚。
其妻魏氏主持家务,量入而出,克勤克俭。对儿孙管教甚严。虽属官宦人家,书香门第,但无豪华奢侈之风,亦无骄横腐化之气。
因此当地人民,无论乡绅还是平民,都对他深为拥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