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甚厚,此时顾嘉蘅将来意说明并委托马募资“捐官”,并商定分成办法。
由于马的父亲为武状元,祖父又是武翰林,一向重视科第,十分厌恶“捐官”之事,于是,马步衢当即谢绝了顾的委托,并愤然说:“我马某决不做这等辱没祖先的事。”
顾嘉蘅是个自视甚高、十分傲慢的人,受此奇辱,遂拂袖而去。
顾一到嶝州,就嘱咐州官杨某罗织马步衢一个罪名,以泄怒气。
但马在当地人缘较好,并无仇家,衙役只好买通一户人家告马,杨某立即受理,意欺辱马步衢,为顾嘉蘅出气。
杨某用拜帖请马到州衙,透露有人控告他,劝马步衢亲自到府衙求助。
马步衢听后勃然变色,立即坐轿到南阳,住进旅舍后向府衙呈一辩诉。
在顾嘉蘅将诉状批出后,马步衢便将批文揭下,立即驱车进京到吏部控告顾嘉蘅挟怨诬陷。当时的吏部尚书是马殿甲同年兄弟,也即马步衢的年伯。
清代社会最重年谊,马步衢又不惜重金买通上下。不久,吏部便撤去了顾嘉蘅的南阳知府之职。
马步衢与新任知府同车到宛接印,借此宣告自己对顾嘉蘅的胜利,报自己受辱的一箭之仇。
然而,顾嘉蘅并未就此罢休,他旋即回家乡打点银两,又夺回了楠阳知府之职,此即顾第五次任南阳知府。
但马步衢为了和顾嘉蘅见个高低,不久便再次驱车进京,这次他几乎将家中白银散尽,终于使吏部再次撤去了顾的南阳知府之职。
由此可见,不管他个人品质多好,他也不能免俗,而且还企图为了泄愤,压制抵制他的人。
顾嘉蘅非常佩服诸葛亮的人格,对其当年躬耕地卧龙岗十分仰慕,于是重修武侯祠。
他曾亲自主持修缮事宜,高台堂院增新,高楼砌以砖石,并在祠之南建龙角塔。
他还注意丰富武侯祠的文化内涵,曾将颇能体现诸葛亮立身治国的《诸葛亮文集》中《将善》、《兵权》等四篇文章书后镌刻于祠内,并作有多篇怀古诗文。
加之他喜欢书法,至今武侯祠由他亲书的匾额有四方,对联有六副,题咏石刻等达十几块。
南阳于元朝设府,历代均有修葺,顾嘉蘅的前任知府岳兴阿曾于道光二十七年春对其进行大修,使百废俱举。
但至咸丰元年,府衙中又有不少建筑浸圮毁坏,于是顾嘉蘅便进行了一定规模的修葺补建。同时他还在府衙的后院、内宅周围增建不少建筑,并亲自题写名字。
不管怎样,顾嘉蘅在满清末期确属能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