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不下三十余人。经过此事,朝廷对工坊的管理愈发严格,务必不令事情重演。王静之出仕,主动请往建康。由他带头,琅琊王氏的郎君,有一个算一个,少有留在长安。等到王献之等人察觉不对,想要把人“召回”,哪里还能找得回来!大的抓不回来,只能对小的严防死守。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直接的后果,王静之最小的弟弟和从弟成功掉坑。有长辈站在深坑四周,手持铁锹虎视眈眈,小郎君们想爬都爬不出来。史书记载,终文帝一朝,朝廷人才济济。凡士族选官,皆年少英才。这是客气的说法。换成不客气的,年长的撒丫子跑没影,各种出去浪,找都找不回来。年纪小的被坑,实在跑不出去,只能捏着鼻子扛起重担,继承家主之位,不“年少有为”可能吗?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不同的高门之中。套一句后世的话来形容,何谓坑兄弟的最高境界?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