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内心最晦暗的幽微之处。他站在异国语言的庇护里,成为一个冷静、客观的,无机质的主体,审视着周芸一生的作为,也检看过去怯懦隐忍的自己。这一场精神审判完全脱离形骸,绵延持续多日,他以笔触在信中质问,控诉,经久地表达从未言说的愤怒和憎恨,托了人转交到看守所里。秋沅并没有问他写了什么,她看不懂,也不感到好奇。周恪非伏案书写的时候,她就陪坐在一旁矮矮的扶手椅上,认真检索资料。周恪非的目光偶然垂落过去,发现都是些抑郁症和危机干预相关的研究。他能感觉到秋沅的身和心,温热而真实,一并在向他靠近。周恪非有时会疑心这是一场美梦。他曾是在风暴中腰断的高树、跌入天脚即将被黑夜掩埋的太阳,是坠落潭湖的飞鸟,翅羽挣扎,双足浸重,在雾水漫溅里越陷越深。即将触底之际,被她打捞起来,擦拭,晾晒,抱在柔软的双手中,烘得温热。枯涸的树裂缝隙里抽长新芽,他的世界正在迎来日出。后来与秋沅一同出庭作证,他终于不可避免地又见到周芸。周恪非全程冷静地陈述,全程并未与周芸产生任何形式的接触,连目光对视也欠缺。而秋沅与他不同。她的眼目坦诚,直白,视线自有重量,如同一种紧迫的逼视,将周芸遥遥衔住了。在证人席上,她放下准备好的草稿,兀自讲起自己的遭遇,一个字趴着一个字,发声清楚分明。她每说一句,周恪非眉尖的绞拧就更深一分。她似乎已经浑不在意,语态神情都云淡风轻,可他依然在替她感知着酸苦和辛辣,替她在疼。周芸陈词时并不未自己开脱,只是说起她的丈夫常年游离于家庭之外,婚姻已是她完美生活中的重大纰漏,她想要把两个孩子攥在手里,仿佛这样就能重新掌握人生。得到择期宣判的通知后,他们并肩回到育英,去接蒋容融放学。周恪非接过女孩的书包,耐心听着她抱怨学校里的诸多腌臜事。秋沅则走在后面一点的位置,看着他低眉垂目,容色安然。曾经她独自对抗浑风浓雨,电闪雷鸣。她不哭也不闹,对一切都麻木钝然,全凭本能在回应世界的攻击。而周恪非来到她身边,他托着一盏灯,告诉她她也可以流泪,软弱,接纳自己疼痛的知觉。一个休息日的午后,秋沅和周恪非在厨房忙碌。她用香料兑了水,洒进一碗五花肉糜中。周恪非戴两只手套,专注于捏出一个一个浑圆的丸子,交由秋沅放进热油中炸烧。他扎煞着双手,不时亲亲她的头发。日光温柔,风也缠绵,是最好的一天。忽然听到旁边有人进来,是蒋容融打开厨房的薄门,轻轻咳嗽两声。小女孩时常和年年她们黏在一起,每周末都跑出去,性情日渐开朗起来,话更多了,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