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了解,现在关西、河南粟麦并种。总体而言,麦子的播种面积每年都在缓慢提高,粟则日益减少。河东还是粟为主流,与三十年前一样,好像一点没发展。
“麦子也有,多生于汾、沁之间,就近供应军需,北输的少。现在除了晋阳,汾、沁小麦几乎不输往他处,那边快不够吃了。”小厮说道:“去年开始,李副使从忻、代输了一批小麦回来,人皆称颂。”
裴冠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原来河东小麦多产于南边那些河谷地啊。多年战争下来,那边看样子有点绷不住了,粮食产量大大下降。
陪同他出来逛街的晋军小校没有丝毫阻止的意思,让裴冠有些诧异,这个是能说的吗?
离开粮铺之后,裴冠并不着急回去,又钻进了果蔬行之内。
童子寺葡萄、南街甘棠、台壁谷美枣等本地特有果类琳琅满目——
贞元年间,晋阳西童子寺种植葡萄,品质上乘,远近闻名,被列为贡品。北都晋阳大明宫(高欢所建)之昌明门即通葡萄园,这种水果在河东非常常见,与梨并列。
开元年间,玄宗巡视北都,在晋阳南街见“连理甘棠”。晋阳大街小巷,从汾阳坊到上党坊,从晋阳宫到水门,大街两侧的行道树,十之五六是甘棠梨树。
台壁谷在榆次县,大枣品质极高,非常出名。
裴冠随手买了点,递给随从和军士们分享,顿时人人称谢。
卖枣的店家也喜笑颜开,买卖不好做,遇到个主顾不容易。
“小儿所食为何物?”裴冠眼尖,看到店家的孩子在扒拉午饭,而碗中似乎半是野菜、半是稀粥。
“不死苹,在晋祠那采的。”店家说道。
“小儿正是长身体之际,食苹能饱腹乎?”裴冠问道。
店家有些犹豫。
“再来十斤葡萄。”裴冠大手一挥,道。
随从立刻挑选果子,付钱,一气呵成。
店家叹了口气,道:“前阵子传言要出征。这一出征,粮价定然暴涨。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