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了一番,阮静秋也为此编了一个故事,说是自己当年曾在法国对一位同胞出手相助,对方感念她的恩情,回国后几经辗转取得了联络,主动为她送来了救命的药。她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同时忙乱地收拾行囊,说那位朋友明日就要抵达上海,她打算一早乘车去当面道谢,并和他商量后续的办法。母亲不疑有他,高兴得泪水涟涟,把她平日不肯信的那些仙神全都拜了一遍。父亲看上去将信将疑,幸好她当军医这些年练就了过硬的心态,没在他的连番追问下露出破绽。时间转眼间入夜,想起明日一早就要去钱家做这个合同里写就的“钱夫人”,阮静秋预感到自己这一晚多半又要彻夜难眠了。受限于近来一连串的状况与隐瞒父母的必要,她至今还没找到机会向沈阳司令部发辞职信,给张主任的那封电报也还没有回音传来。夜晚似乎总会让人感到更多无端的失落,她起先想,自己这下可是辜负了廖军长的信任,他和郑长官千挑万选要把杜先生的保健工作托付给她,谁曾想她就这样半途而废,不声不响地从沈阳溜走了,她本该也向他去一封告罪的书信。接着她又想,时间总比人们所以为的要过得快很多,再过几年,就连这些长官们的命运也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送了命、有的改弦更张,还有的则要做很久很久的阶下囚。不知钱家那时候会落到怎样的境地,不知作为“钱夫人”的自己到时又将面临着什么,她预测不了自己的未来,只知道她已为当下做出了最好的选择。转天清早,父母都还未起,她拎着行李悄悄出门。这也是那位钱公子的要求之一,按他所说的,就算不把仪式搞得大张旗鼓,钱老夫人那里却是糊弄不过去的,她务必要早早到钱家收拾装扮,配合他演一场大戏才行。司机依约等在一条街以外的地方,阮静秋向他走去的时候,他倚在车门边打着哈欠,正从一只印有骆驼图案的烟盒里摸出了一支香烟。她难以自制地盯着那只烟盒看,司机不解她的目光,也向她递来一支烟:“是少爷赏的,说是美国兵才抽得起的好烟。”阮静秋回过神,摇摇头道:“不用了。”她坐在豪华轿车的后座,看窗外的南京城在静谧中醒来,不知怎么想起了第一次见到杜聿明时的情景。那是民国二十七年——即一九三八年初的事情,这具身体在那时其实还没满十六岁,又因为接连奔波及劳累,非但脸色黑黄得怕人,手脚更是都干瘦得如同麻杆一般。张秋对此有心而无力,即便她把自己在现代生活三十年所练就的口舌都用上了,征兵登记的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