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早早派出了接待的官吏, 成功与王孙赵离, 还有大汉典客卿陆贾碰面, 不日进入都城番禺。这样以来, 儒生入境的事就再也瞒不住了——南越官员被迫听了一耳朵王孙的“壮举”, 头一个反应便是惊恐。
王孙先斩后奏, 国主发怒了怎么办?
谁知王孙殿下矜持微笑,指着庞大的神医团队, 与乌压压望不到尽头的读书人, 十分有自信地对他说:“祖父不仅不会生气, 还会大力夸赞于我。”
官员:“……”
赵离向他描述了一副人人知礼,世界大同的蓝图, 听着听着,官员陷入深思, 最后深吸一口气, 观念开始动摇。
陆贾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他们, 可以说, 南越朝堂有超过半数的臣子, 对汉朝的儒家十分向往,这与南越王推行的政策分不开关系。自从上了年纪,他在臣子心中并不是嗜杀的形象, 御下也多是和蔼可亲,陆贾不负责任地猜测,赵佗历经了秦帝国的分崩离析, 也许对法家有了心理阴影,至此摒弃严刑峻法,反而玩起了礼仪孝道。
他大力推广汉字,宣扬道德教化,这一切的一切,是因为尊崇儒家吗?不见得。
赵佗顶多把它当治国的工具,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如今南越国对知识渊博的学者的尊重,何尝不是受了国主的影响,就连赵离这个王孙,潜意识里觉得学礼能讨祖父喜欢,所以才热衷于此。
故而官员被洗脑,咳,说服成功的概率实在不浅,陆贾站在一旁,继续微笑。
果不其然,前来迎接的官员真正理解了王孙的不易,再也没有暗搓搓的泼冷水。
前来传道的汉人儒生,不论是举止还是口才,都不是半吊子可以相比的,不出两天,南越官员就被折服,他们从表面恭敬,化为了打心眼的尊敬。又有王孙在旁敲边鼓,南越官员心想,要在国主面前说几句好话才是。
王孙殿下,才是真正高瞻远瞩之人啊。
于是上报给王宫的时候,他们斟酌来斟酌去,加了好些主观的话,都是些期待与夸奖,期待儒生可以带领他们建立更多的学堂!
赵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